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

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
     教儿童,教学生,读经、读子、读历史,这都是读书,怎么读法呢?口里诵,心而惟。惟,就是口里念着这个文字,心理就放在这个文字所含的意思上面。开始儿童在读的时候,他对于文字的内容还不完全了解,只能了解一点点,只能就他所了解的,就要告诉他,心放在那个意思上面,教儿童做到心而惟。到后来年龄成长了,他理解能力一天一天增长了,懂得多了,对经、史、子里面的意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还是‘口而诵,心而惟’,他的受用就更多。就用这种方法教儿童读经、读史。这里特别讲诵,他与念不同,他强调的是心而惟。诵,讲的是音调拉长,为什么要音调拉长呢,还是为着心而惟。这种方法主要还是来源古人对音乐的理解,尧舜时代,有管理音乐的主管,音乐首长。他说【声依永】,声音拉长,永当长字讲,拉长声调来诵。音乐能够陶冶情操,拉长声诵,更有利于调动心理情绪,心口相应,从而达到心而惟的效果。
     朝于斯 夕于斯,早晨这样念,到晚上还是这样念,都是心口相应。增加自己对经、子、史里面内容的意义的了解。中国文化,经文不必说,就是普通人写的文章,都是文以载道,里面都有道啊!口而诵,心而惟,早晨傍晚都是这样念,就是改变自己的心理。我们人一生下来,自私自利的习气就在那里作怪。自私自利的心在那里作怪的时候,造成自己总是在盘算自己的私人利益,而没办法快乐,也给人家造成种种伤害,那是要不得的。所以把圣人那些文字,圣贤所讲的意义,口而诵,心而惟,一次一次这样熏陶自己,熏陶自己就把自己的那些恶习气,把它转化了,转变为圣人所讲的舍己为人的那种修养。有这个道理呀,借着念诵的经文、文章,这样就是把自己不好的气质,变成好的气质,诵和音乐舞蹈一样有转化气质的作用。所以,在这里告诉我们,口而诵,心而惟,朝于斯,夕于斯,不间断的这样熏陶,这就是真正的功夫。这种方法教出的孩子,相信一定从里到外透着气质。


分享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