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
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传 有榖梁
周朝周天子要派采诗的官员,到各国去搜集国风、民风,通过这些了解各国的民心,以及各国在政治上多要求做的那些事情,作为参考。东周以后,逐渐的天子也不派官员到各地区采风了,天子诸侯之间也不拿大雅、小雅诗来互相招待了,诗也都没有了。诗既亡以后,春秋作了,孔子在春秋的时候,作了春秋。孔子作的春秋是按照鲁国的历史,鲁国的历史写在书里面叫做史记,孔子就按照鲁国的史记,以及鲁国的历史底本子,以及自东周那个时代,各国的政治那些事情,都记载下来,春秋开始是从鲁国鲁隐公开始,一直记到鲁定公、鲁哀公的时候,一共有十二公,这叫春秋。
春秋的作用就是褒贬,就是区分善与恶。看见鲁国、以及其他各国的君臣的好事情,就加以褒扬,遇到乱臣贼子,就加以贬责。寓褒贬就是把这些褒贬的事情,记载在春秋里面,让人家有善恶的一种辨别,知道什么是善的,什么是恶的。自从孔子把春秋著作完成以后,在当时,各国的这些准备要造反的,要弑君弑父的那些乱臣贼子都惧怕了,一切赏罚善恶都是在孔子春秋里面,让人家辨别的很清楚,所以这部经非常重要。
春秋这部经,文字非常简单,一般人是不容易看得明白,必须要有注解,在当时注解这部经的,重要的有三家,叫做三传者。左传就是鲁国的历史学家左丘明,他用编年记事这个体裁,来注解春秋,叫做春秋左传。公羊是公羊传。也是鲁国人叫做公羊高的注解的。谷梁传,就是谷梁赤,谷梁赤是子夏的弟子,子夏是孔子的弟子。子夏的弟子叫谷梁。这三位写的注解,叫做三传。三传文字也非常简单,到后来还要有人注解这个三传,所以我们现在要读春秋,读三传的话,左传在那个时候非常有权威,到了晋朝有杜预一家做了注解。公羊传是汉朝何休的注解的,谷梁传也是要到晋朝,有范宁的注解,这都很有权威的注解。
责任编辑:徐贵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