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子曰,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慎终,一个人死了叫终,生命终了。父母死的时候,要慎终。父母寿终的时候,要怎么慎终呢?那就是按照丧礼来办理丧事。办理丧事照礼上面来讲,从寿命终了的时候开始,到入殓。古时候都是土葬,到了埋葬,这个整个过程都是终。按照礼来讲要谨慎,谨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哀戚,哀就是哀痛,戚就是很悲伤。这是父母命终遇到父母之丧的时候,以哀戚为主,这是慎终。
追远呢?在丧葬之后,也要按照这个礼,定时候去祭祀。古时候父母过世,孝子要守丧三年,三年之内定期祭祀。三年之后,一直都要祭祀父母,父母也有父母,就是自己的祖父母,曾祖父母,一直追到远祖,讲到始祖。这就是中国文化,中国文化历史最久的,就是五帝,三皇五帝,神农氏、皇帝轩辕氏,神农氏叫炎帝,轩辕氏叫黄帝,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,就是五帝。拿神农、黄帝做代表,我们常常讲,我们是炎黄子孙,这叫追远。就各姓而言,百家姓上面都有,每一家都有始祖,始祖一直追到最后都是五帝的后代,追远就是这个样子。从自己的父母,祖父母,曾祖父母一直追到始祖。就拿姓周的,周家来讲,孔子那个时候还是周朝,周朝他的始祖就是后稷。他要定时祭祀的话,要祭他的始祖后稷,这是追远,一直追到久远的祖宗。孝子自己的死了之后,自己有儿女,儿女也是这样的,永久子子孙孙这样慎终追远。
这是报本,本是根本,报答根本。我们作为一个人,知道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,身体从父母来。我们人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,什么都不会,都得依靠父母。所以父母之恩,天高地厚。要报答是报答不尽的。所以在古时候,定出守孝三年,还要定时间祭祀,祭祀连同自己父母一直追,追到始祖,这就是报答根本。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,就在这里。讲到这一层真正了解这个道理的时候,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一切人,不管你是姓张、姓赵、姓钱,追究到最初的话,都是三皇五帝的后代子孙,都是共同的一个祖先。我们怎么能够伤害别人呢?这样说起来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家人,必须互相来关心,每个人都用善意来待人家,我们中华文化,人人都了解,人人都这么做了。不但对于我们中国人如此,对于全世界人我们都这样待人家。中华文化是这么讲,佛家也是这么讲。中国文化包含一切文化宗教,一切的学术问题用中国文化都能解释得通。
中庸讲天命之谓性,这个天性我们人人都有,而且人人都相同的,同一个天性,我们中国人同一个天性,外国人也跟我们同一个天性,既是同一个天性,我们不能说,我们中国人,我们对他好,外国人我们可以不必对他好,可以伤害他,这个道理说不通。因此就中华文化来讲,我们对于一切人类,都要平等的来爱护他,来关心他。他们不懂得做人之道,这种人对社会人群都是有害。因为这样的人,他只追求自己私人的权利欲望,不惜来伤害别人。我们中华文化不是这样,我们中华文化是关心一切人,世界上无论哪个地区的人,他有痛苦,他有天灾人祸,我们都要关心他,有能力我们就要帮助他。中华文化这样的特色,我们实实在在的,个人就这样去实行了,这就是修道。修到圆满的地步,自己就成就圣人了。成圣人,开始学圣人就要这么做,成为圣人以后,他自己心里明白,他到世间来,不是为自己享受,而全部是来教化他人,这是中华文化的特色。
曾子讲我们要慎终追远。能够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民是民众。在位的君主,大臣,能够以身作则,来慎终追远。这样的话,一般民众就跟着学,上行下效,在上位的这样行,下面的民众就效法。这样一般民众的道德归厚。解释一下厚这个字,主忠信,忠信就是厚。君子不重则不威,讲一个重,讲威仪,这个都是厚。一个人学得很厚,他自然就重,就庄重,言语也庄重。用一些低俗的言语博人一笑的娱乐节目,绝不是庄重。忠信、庄重、威仪都是厚。民德归厚,人人都厚道,我们生在这个人世间,他能够在这样一片厚道的风俗之中,健全自己的人格,学习圣人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,都是善意的,没有恶意的,这个人间多么完美。
今日之下我们要使得国内的治安好,使国内的社会治安,全国都能够享受太平盛世,进一步的要使得世界,都能够和平,最实际的方法,就是曾子所讲的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。我们对父母知恩报恩,推广这种知恩报恩,报答根本,这种修养,推广到社会人群。我们受社会人群任何一种恩惠,我们不要忘记,我们有能力的话,都要汇报人家。这样一想,我们这个社会多好,把这种社会风俗,圣贤的教化,推广到全世界,就是世界和平最重要的一个方法。我们学习明白了这个道理,自己本身要这样实行,一方面自己在求学、修道,一方面来教化别人。第一步追求我们本国的,一国如同一家人,再推广到全世界,全世界也是像一家人一样。儒家学问,孔夫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所讲的学术,教我们知道这个道理,必须按照道理去实行,脚踏实地去做,做一分就有一分的效果,做到十分就有十分的效果。成就圣人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。
责任编辑:徐贵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