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种强大叫做内心强大(子路问强)

孔子讲《易经》在讲到乾卦的时候,就说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我们常说要‘强大内心’。子路拿这个强,去请教孔子。我们听听孔子怎么说。

子日问强,子日:南方之强与,北方之强与,抑而强与。宽柔以教,不报无道,南方之强也,君子居之。衽金革死而不厌,北方强也,而强者居之。

子路问强,孔子要解答子路的问题,就要先确定子路问这个强,指的是哪一方面的强,所以他反问子路,你问的这个强,是南方之强与,北方之强与,抑而强与。与跟欤字是一个意思,是表示征询的疑问语气助词,在经典里面,一般用这个与字。抑,是语助词,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,但它有转折的意思。而这个字,郑康成的注解,‘而之言女也’,而当汝字讲,女在经典里面,就当汝讲,就是你的意思,所以,这个而就是你的意思。你问的这个强,是南方人之强,还是北方人之强啊?或者这两者都不是,而是你所在的中国强呢?子路鲁国人,中原是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,也包括鲁国,中原泛指中国,这叫中。中原以南的地方叫南方,中原以北的地方叫北方。孔子为回答子路的问题,就提出这三种反问。这里提到中国强,看看我们中国到底强在哪?

孔子反问完了以后,不等子路答复,就主动的讲了。‘宽柔以教,不报无道,南方之强也,君子居之。宽是宽厚。柔是柔和的。宽厚柔和,一般形容慈父。南方人所受的教化是宽厚柔和。还有呢?不报无道,报是报复,你对他没有道理,用无道的、种种不合道理的,不讲道理的事情来对待他,但是他不会报复人。为什么呢?他是宽厚而又柔和的。他们彼此以‘宽柔’来互相教化;待人最重要的就是‘不报无道’,你怎么样对待他不好,他大概不致于报复你,这是南方之强。君子居之,居当安字讲,这是学道的君子,有修养的人,他才能够这样做,才能够安居在这种‘南方之强’上面。

衽金革,死而不厌,北方之强也,而强者居之。衽是什么呢?衽是指两种东西,一种是指衣襟,身上穿的衣服有襟,衣字边,加一个禁止的禁字,那叫衣襟。另一种是席,铺在地上那种席。金革是武器。金,指刀枪这一类的,金属做的武器。革是皮革。金革统称武器。衽金革是怎么讲呢?穿着带襟的衣服,身上随时携带着兵器,就是穿衣服,或者睡眠的时候,这个金革都不会离开身体。古人常讲‘枕戈待旦’,戈也是兵器,在睡眠的时候,一整夜都是拿戈做枕头使用,兵器不离开身体。这是北方人之强,北方人的性情,非常强悍,北方人强悍的性格,他自然地在日用寻常之中,就有这些现象。

人们常说,‘环境造就人’。一个人处在什么环境,他的性情,就随着那个环境,有所调整的。在北方这样的环境,刚强之人,强悍之人,他能安居下来。比较柔弱的人,在这样的环境下,也会慢慢的变得强悍。你到南方的大环境之中,人人都是学着宽柔,大家都‘不报无道’,你即使再喜欢吵架,也不好意思,动不动就跟人家有所争执。慢慢的你也变得宽柔了。人家有不如意的事情,你也会伸处援助之手。居在北方的人,都是那样‘衽金革,死而不厌’。这大概也是北方那种环境,造就人的这样性情。就五行来讲,北方是水,北方的冬天,气候严寒,冰天雪地。这样的自然环境,就容易养成这种强悍的性格。

说了南方强,北方强,那么中国强(也是抑而强与)是什么样子呢?看看孔子这段话。

故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。中立而不倚,强哉矫。国有道不变塞焉,强哉矫。国无道至死不变,强哉矫。

现在中国地大物博,南方、北方,东方、西方,还有中,这五方都是在中国。这里不是讲物质上的强大,而是精神层面,内里的强大。君子要学强,学哪一种强啊?就要学中国之强,学中庸之道这种强。这种强是怎么样的呢?君子和而不流,流,郑康成的注解说:流,犹移也。流就当移字讲,移动的、迁移。我们讲一般人修道,或者是做一椿事情,他见异思迁了,见到另外有个好处,他就想改变了。这种见异思迁,就是流。在这里讲的‘君子和而不流’的流,就不能用见异思迁来解释了。这里的和就是‘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’的这个和,守住这个和,不流于一般不合道理的人,事情,不跟人同流合污。君子懂得道理,他求其和,他守住中庸之道,而不迁移了,这叫不流。他知道中庸之道,一定要坚持地,持之以恒地从‘和’上面用功夫,不再改变了。坚持中庸之道,不流于世俗,不随波逐流。把自己的心止于修道上面,不迁移。

所谓时代潮流,简单的说就是指一个时期的社会风气。每个时期都有时代潮流的引领者,代表人物,中央各级政府领导,企业家,明星等等。就修为来讲,现在全世界都是鼓励人学自私自利,一办事情首先考虑的事情,对于我自己有没有好处,对自己没有好处就不要办。要对自己有好处,我才办这个事情。领导这个心理,老百姓效仿。人人都存私心,强化自私心,自私自利,唯利是图,这就成了时代潮流。现在全世界都讲利,‘没有永恒的朋友,没有永恒的敌人,只有永恒的利益’。这一潮流又引领人们,一切为了利益,现在的贸易战就是典型利益至上的思想潮流。只有利与义合,那个利益才是最利于天下人的。在这个自私自利,利益至上的潮流之下,我们学中庸之道的人,更要加强修为,不随波追流,还要肩负起主导利与义合,美利利天下的,利益之道,生意之道,外交之道的重任。引领人们回到利与义合的正确思维轨道上来,利益天下苍生。

我们要学君子,学中庸,学中和,就要有自己的定力。在现实工作生活中,在与人交往中,不要想着自己所遇到的人,都是学中庸之道的,这样的话你会很烦恼。遇到自私自利的人和事,很正常。你拿什么态度对待很重要。你决定学中庸之道,别人学不学你不要管;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自私自利,你只要按照中庸之道,做好自己就好。要学和,不管人家怎么对待你,不要发怒,不要发脾气,不要与人结怨。遇到高兴的事,不要欢喜过度;遇到不幸的事,也不要过度哀伤。不迎合歪曲的时代潮流。因为一般时代潮流,都蕴含着私在里面。不要指责谁,不要敌视,就算没办法扭转什么,做好自己就好。跟人家和平相处,不要跟人家学偏离中和的事情。你自己心里知道,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善是什么呢?一切为人、大公无私的,为人谋求福利,不要为自己,这就是善。恶是什么呢?反过来,一切都为自己,损人利已,这就是恶。你心里有善恶的知见,待人还是要和谐,自己把是非善恶,分得清清楚楚的,就是普天之下的人,都那样地为自己打算,都把自私自利当做是应当的,是合法的,是合理的,都是这么一个意识,我们学中庸之道的人,也不必要跟他们一般见识,也不跟他同流合污,这叫做不流。

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。强就是矫,矫也当强字讲。强哉矫,是矫矫不凡,强中之强。境界最高的。你所要问的强,我告诉你,就是要学这种强中之强。和我们现在的观念不同,我们现在人比经济条件,比钱,比权利,比势力,心是漂浮的,没有定力,容易与人同流合污,很容易就情绪化了,甚至不惜犯罪了。我们说现在中国强大了,按照内心强大的标准,我们强大了没有,远远没有啊,腐败还在,道德滑坡,互害还在。物质强大,内心虚弱,不算真正的强大啊!同志仍需努力。

中立而不倚,孔颖达的疏解释,中是中道。立是独立。倚是倚靠。守住中道而独立不倚。不守中道的人,不是靠这边,就是靠那边,没有独立的。你学中庸之道的人,那就是守住这个中道,独立而不倚。倚靠任何人、任何一边,这一边也好、那一边也好,都有可能有偏的。有偏什么呢?偏权,偏钱,偏帮派,这都要不得。不偏不倚,做独立的自己,本着大公无私的原则,做最好的自己。

你能靠的是什么呢?你独立的什么?独立地守住中庸之道,也就是守住自己的本性。我们在人世间,要问,谁最可靠啊?你能靠谁啊?任何人都不能靠,靠不了啊!只有自己的本性才能靠,所以,把本性开发出来,你就有靠了。本性开发出来,不仅在人世间受用不尽,就是让人最痛苦的生死问题,也会得到解决。中庸之道,中立不倚,这是强中之强啊!我们常说的人格独立,独立的守住自己的本性,这样不会有祸。现在腐败这样严重,你要是中立而不倚,相信谁进去也连不上你,自己没有事,睡觉都安稳啊!这里讲独立也不是叫你脱离群众了,而是在亲民的基础上,不要做越界的事情,心中时刻有一把尺子,那就是中和之道,不要逾越,这就算管理好自己了。

现在人都讲养生,都希望自己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甚至长生不老不死。秦始皇做天子的时候,到处求神仙,求长生不老不死,可是最终还是不能逃脱一死啊!秦始皇把经书都烧了,他当然不知道秘密就在他烧的经书里,他如果能够修中和之道,把自己本性开发出来,不但延长这一世的生命,自己的生死问题,也就解决了,可惜他一世英名,毁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,我们中华民族现在道德缺失,秦始皇功不可没。假想秦始皇统一六国,弘扬儒家文化,法治德治相结合,那我们的中国人的人格,该多么健全,中国人的信仰也不会丢失。所以,中国强,中国人必须强,强在哪,强在内心强大,你怎强大啊?就要靠修中庸之道啊!

国有道,不变塞焉,强哉矫!国有道就是明君在位。明君才能用贤臣。你是学中庸之道的人,要出来做事情,出来做官,不是为了私人的名利,而是为了国家繁盛,为所有的国民,谋福利,为人民服务!国有道,国君是个明君的时候,他才认识你,重用你;明君用君子,你也不会被那些只为私利的小人欺负走。你行公道,有一个条件,就是国家有道。国家无道,昏君执政,用的都是处处迎合,攀附巴结的小人,你不能迎合他的心,那就不能一起做事。所以国无道的时候,你不能出来做事,必须国家有道,就是君在位的时候,你才出来做事情。原来你没出来做事,人是闭塞的,你心里时刻守着中庸之道。你出来做事,人通达了可以行道了,你依然还要守住闭塞的时候,那份中庸之道,不要变更。不管做多大事,守住中庸之道,不要放弃。所以‘不变塞焉,强哉矫’,就是平常所守的中庸之道,你还是不要变更,这是强中之强。

学中庸之道的人,不论是因为国无道,昏君在位;还是别的什么原因,不能出去为国君做事。你都要做好自己,你可以教书,做生意,要做官,就做个小公务员。还是要学习,坚守中庸之道。把中庸之道这些道理,跟你周围相处的人讲讲,或者用你修持的行为,为他们做个示范,尽自己一份心力。你能够这样地守住中庸之道,不管外面的环境,不好到什么程度。古时候讲无道,现在就是讲社会风气了,现在的社会风气,就是鼓励人、教育人,用不正当的交易,谋得自己想要的东西;用不正当手段,谋取私人利益;有才无德,没有良知良能。各种媒体,扭曲的事情,歪曲的思维,思想太多,好多人不具备甄别的能力,教坏了人们。这样的大环境下,你无能为力,你学中庸之道,懂的甄别,你还是要守住中庸之道,不要跟那些人学,即使天下人都在那里学、来提倡,你也不要跟他学,一直到老死不要变更,你这才是强哉矫,强中之强啊!你能这样修为,守住中庸之道,本性开发出来,你的生死问题解决了。即使肉身死了,本性也能很快找到更好的肉身。这才是真正的强中之强啊!


分享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