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之道费而隐,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。及其至也,虽圣人,亦有所不知焉。夫妇之不肖,可以能行焉。及其至也,虽圣人,亦有所有不能焉。
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。中庸之道,就是平常之道,就是在日用寻常里用功夫。平常之道人人都可以学,无论我们在社会上从事哪一行业,只要肯学习,学懂平常之道的道理,他就可以做。为什么呢?人人都有中庸之道,中庸之道就是“率性之谓道”,率性的性就是本性,人人本来就有这个本性。那么我们人人都有的本性,怎么开发出来呢?怎么学能做到呢?就从待人接物,自己日常的生活,一言一行,都要处处合乎本性。合乎本性,怎么合乎法子呢?就是求其节制“喜怒哀乐”,与一切人都是和谐相处。再好懂一点的讲:你做任何事情都是根据理性,根据理性那就是,不起“情绪”的作用。不起情绪作用,就是遇到“喜怒哀乐”要发出来的时候,你自己就能够节制下来,这就是“和”。“和”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合乎理性了,只要想,有决心,有毅力,我们人人都可以办得到的,所以讲君子之道这个平常之道,只要坚持修炼,人人都能做到。
费而隐,汉儒注解他讲“费隐”,费当违背讲,违背什么呢?违背道德。无道之世,在世间没有道了,人们在世间一切事情,都违背道德了。君子之道行不通,他又没有能力改变,他就要隐居起来,不要出来做事情。这叫费而隐。在宋儒朱子的讲法,讲得不透彻,他讲什么呢?费当用字讲,用途,用途广大。隐呢?隐是就这个体,体是当隐微,很微细的。
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,中庸之道讲中和,中是我们修道的最高境界,就是回归本性的状态。按照《易经》里面讲,回归本性的状态,应该是‘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’。按照体、相、用理解费而隐,本性是本体;费应该是用,用途,有待发挥的潜能很广大;隐应该是体表现的相,相隐微,即本性显现。本性显现样子,就是‘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’,和费而隐表达的是一个意思,都是本性显现的状态。这样的状态才是君子之道本该有的状态;也是真正的隐士状态。不管是隐于山,隐于市,隐于朝,最终回归本性。时时处处以理性的状态存在,这就是为君子之道。修习中庸之道讲,隐微,没有人能够了解,完全无相,看不到动作,听不到声音,甚至连一个念头都不动,没有,这就是回归本性的状态。受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我们知道本性是万德万能的。他的作用非常大,也就是指‘费’,费也是广大的意思。能量作用虽然广大,状态还是寂然不动的。还是平衡状态。这叫大隐。费而隐也就是君子应该处的一种状态,即中和状态,回归本性的一种状态。
中国的学问,就是儒家所讲的学问,好处在哪里呢?你研究它最高的道理,那么难以了解。可是你要从浅近的地方,来研究的话,就不难了。我们学中庸之道,往深里研究,觉得很难。那就从浅显处开始学。‘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’,夫妇,就是普通的丈夫,普通的妇人,他们的学问也不够高,知识程度很低,这叫夫妇之愚。虽然普通,但‘可以与知’,可以参与知道这个君子之道。普通夫妇知道修中和之道,家里外面遵照中和之道,一样学习做的很好。这就是我们往往看到很普通的人,做出令人吃惊的壮举,觉得很费解,其实,就是他们懂得君子之道,而且能够不折不扣的去做,这很可贵。
及其至也,至,至高无上的那种境界,你把君子之道,讲到最高的那种境界的时候,虽是圣人也“有所不知焉”,就算是圣人也不能完全知道。中庸之道,讲到最高的境界,圣人都不能了解那么透彻,中庸之道是不可思议。就像老子讲的,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。这个道,不是用言语能够说得出来的,不但不可以用言语说出来,你用心里想,想也想不到究竟处。我们普通人是不可思议,一般圣人,也有所侧重,不能完全领悟。孟子就说:柳下惠圣之和者也;伯夷叔齐圣之清者也;孔子圣之时者也。就中国文化来讲,孔子圣人是到了极处了。孔子他是无所不知,他一切都知道,我们必须要分辨。中庸之道,除了孔子,讲到最高的境界,一般的圣人还不能到孔子这种境界,还是有所不知啊!
夫妇之不肖,可以能行焉。及其至也,虽圣人,亦有所有不能焉。夫妇之不肖,不肖是什么呢?在这里,是指能力不足的。一般,肖是当相似来讲,当类别的,哪一类,哪一类的,当类字讲。不肖就是不像,也就是不类。夫妇之不肖,他来学中庸之道,照中庸之道来行的话,他的能力很小,不能够跟能力很强的人相比,这叫夫妇之不肖。虽然夫妇办事能力,学习能力很低,但是可以能行焉,他也可以来学习,也可以照中庸之道来行。
为什么能够行呢?从浅的方面来讲,做人之道,我们中国的学问讲五伦,夫妇之道,在古时候不论是读过书的,还是没读过书的。就是普通的夫妇,他什么学问也没有,他就知道夫妇之间怎么相处,丈夫怎么样对待他的妻子,妻子怎么样对待她的丈夫,这种夫妇组建一个家庭互相对待,哪有不和谐的道理啊!我们现在人读了好多书,好多夫妇,比不上过去,没有读过书的夫妇。人家那个夫妇之道,合乎伦常的,结了婚之后,夫妇终身相守,患难与共,疾病相扶持,贫贱夫妻也是相守白头到老。没有读过书的夫妇都知道,这个夫妇之道就是中庸之道,一般人都能办得到。
“及其至也,虽圣人亦有所有不能焉”,你要问,夫妻为什么要能够相守以终,要白头到老?丈夫为什么要尽到,为丈夫的本分?妻子为什么要尽到,做妻子的本分?现在就是最有学问的人,全世界有学问的人,你叫他来讲讲,他不一定能够讲得出来。夫妇之道,在家庭里,父子、兄弟,父慈子孝,父亲为什么要讲慈?做子女的为什么讲孝道?你叫现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,全世界公认他是大学问家,叫他讲讲看,他不但讲不出来,他还要反对呢?你现在是什么时代了,科学都把人类送到天上了,宇宙飞船在天上来回这样地跑了,你还讲父慈子孝,讲落伍的这种学术思想。不但现在那些有学问的人讲不出来,古代没有到孔子这个境界的那些圣人,他也有所不能,不但讲不出来,他做也做不到最高的境界。现在法律对离婚,离婚夫妻财产分割,小孩的扶养,都有明确的规定,这些规定只对破裂无法挽回的婚姻,正常夫妻过日子,还是要讲道义,讲天伦,讲琴瑟和鸣,相守白头,讲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这些伦常,天伦啊!朋友互相讲信,君臣讲君臣之道。
能够做到最高的境界,那是舜帝。舜帝对他的父母尽到孝道,待他的后母所养的弟弟,他也是尽到兄长做哥哥的本分,他是做到了,没有到舜帝那种境界,普通的圣人,他未必做到,所以‘有所不能’。今日之下为了财产,兄弟互相打官司,甚至互相杀害。为了选举兄弟也不认了,朋友也什么都不讲了,你说他能做得到吗?在这里为什么要这样讲呢?就是中庸之道‘夫妇之不肖’,都可以做到;要做到最高的境界,普通的那些圣人,也还不能做到圆满。这就是说这个中庸之道,你不要看不起它,你要好好地学,你既不能看不起中庸之道,也不要害怕中庸之道太高深,你要懂得‘夫妇之不肖’,也可以做到。真正做的时候,你也不要自满,普通圣人也还不能完全做到,我们距离普通圣人还远。这就是勉励,我们学中庸之道的人,要好学,谦虚,努力做,做到的话,你也不要自满。
你一直做下去,一直做下去,别说舜帝那样我们没有到,孔子我们没有到,就像柳下惠这些人,我们也未必到。未到没有关系,我们就按照,一般‘夫妇之不肖’这样做。我们就守住五伦,五伦之道,在家庭里面尽到天伦,在社会上尽到君臣、朋友之道,这个人人都可以做的。一直做,做到一分、就是一分,做到处处能够‘率性’了,真正能够‘率性’,合乎本性,那就得到大受用了,能够得到一分‘本性’的时候,能够有一分‘率性’的时候,你就真正见到中庸之道了,你就算是圣人了。但是你‘率性’率到一部分,虽然是圣人,你这圣人还没有到圆满的地步,所以说圣人还有所不能。那你不能自满,你要完全都能‘率性’了,换句话说,你把中庸之道这个‘本性’,完全开发出来,一定到圆满的地步,你对于中庸之道,就完全明了了。没到这个境界的时候,你就不要自满,你就按照一般夫妇那样,时时处处,尽到自己的本分。一直做下去,一定能够做到圆满的地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