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求学,最高的目标,就是要成就圣人。学圣人怎么学,从哪开始学呢?就学做一个君子,君子就是正正当当的做人,一切行为都很正当,这里指学中庸之道的学者,叫君子。造端,造就当开始讲,端就是头。造端就是开头。君子之道,君子所学的道,是什么道呢?就是《中庸》里面讲的中庸之道。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,学习君子之道最基本的,就从夫妇这一伦开始,从夫妇之道开始学,往深远,到极至就要察乎天地,就是天地之道。夫妻之道效法天地之道,人间才有大爱!
我们怎么学习中庸之道,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更深入呢?《论语》一开头就告诉我们,子曰:学而时习之。古时候学习包含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。学就是研究学问、研究理论,通过研究理论知道一般的道理,这是学,就是理论学习。然后就是习了。习是什么呢?习就是用功夫来修行了。也就是我们说的实践。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,运用到实践中去。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。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问,都应该端正学习态度,按照理论结合实际,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每一步,调动情趣,坚定信念,千万不要带着任何情绪。功利性太强,目的性太强,也许都不利于对学问本身的研究。我们现在学生教育,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灌输,讲高分,老师老想着怎么挖空心思的赚钱,实践的事,也就走个形式。中国教育最大的短板,道德教育缺失。这样的短板教育,导致我们的人才,缺少良知良能。老师缺少师德,师腐,腐烂了教育之根本,老师教学带着功利性,学生学习带着功利性,这样的志学的态度,没办法深入。为了高分,为了文凭,作假的,太多,这样的态度,就很难产生创造性的劳动成果。
学君子之道,首先要了解学术的理论,同时又要在实践中用功夫,即理论结合实际。学君子之道的理论就是中庸之道,实践首先就在五种伦常之中用功夫。修中庸之道,首先从伦常开始,伦常共五种关系,就是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君臣、朋友这五伦。这五伦在家庭里面有三伦,父子、兄弟、夫妇,从夫妇开始,处理好每一伦的关系,是君子之道首先应该学习的内容。夫妇有了儿女的时候,就有父子的关系了。儿女之间的兄弟姐妹,这是兄弟的关系。
夫妇既是家庭的开端,为什么我们排列五伦顺序的时候,把她排在第三位呢?因为每一对年轻夫妇都有父母兄弟,儒家以孝悌为一切道德的根本,所以,夫妇之道首先应该是孝悌之道。告诉年轻的夫妇,不要忽略了孝悌之道。小两口结婚了,成家了,不能尽想着自己小家,以小家为单位,时刻想着大家,顾及大家的感受,做事要时刻为父母兄弟着想,不要尽想着得到什么,回报什么,多想自己应该做到什么。孝悌之道得以维系的条件就是,敦伦尽分啊!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,尽到自己的本分,不计较个人得失。这样的家庭才是最温暖,最祥和的家庭。现在人不讲孝悌之道,结了婚就没有父母兄弟了,只顾自己的小家,恨不得拿尽所有的好,跟家人撇清关系,所以,家庭问题不断。家庭问题根本原因在夫妇,夫妇不讲夫妇之道,不讲孝悌之道,不讲五伦之道。
一家人,父母、子女、兄弟、夫妻各尽各人应尽的本分,则家庭的伦理道德,就纳入正规。家庭伦理纳入正规,则家正。孝悌出自骨肉亲情,要使其成为规范,就必得相当严格。父母就是家中严厉的君主。家庭既要和谐共处,又要形成规范。怎么规范啊?父母对待子女,既要严格,又要讲究诚信。诚信治家,必然就能感化家人,一心向善。在古代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教家规,讲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我们的祖先都懂得如何齐家。可惜我们后辈都荒疏了,没有很好的继承。荒废了孝悌之道,一味追求自己的权利,不求尽到自己的本分,不知道爱别人,只强调自己,爱自己,只要权利,不尽义务。我们今天这样互害,道德严重滑坡缺失。根本原因,家没治好啊!看看那些贪官,有多少毁在妻儿手里。生活中,往往溺于亲情,过度慈爱,以至缺少威严,礼仪不足,行为散漫,家中失去节制。现在家庭里面,宠着小孩,父母都成了小孩的保姆了,怎么能培养好孩子呢?
家庭以外呢?就是君臣、朋友,君臣就代表上下的关系。朋友是平等的关系。家里家外这五种伦常,就把全人类,的对待关系包括尽了。我们学中庸之道,就在五种伦常关系之中,来实践力行。这五种关系最基本的就是夫妇,因为有了夫妇,才有父子、兄弟,社会上一切的人,因此夫妇这一伦非常重要。男女结婚的时候,就要非常慎重。结了婚以后,夫妻就是正式纳入五伦的开端了,就从夫妇开始,在五伦之中修习‘君子之道’,修学圣人。一切事物,必须以内在为本,然后再延伸到外。我们这个人能够很好的修身,有良好的道德素养,良知良能,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,就会被认为有修养。延伸到家庭,夫妇,父子,兄弟,都一样,一个家庭有很好的家教家规家风,家庭三伦和谐,那这个家庭就会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范。家庭治理的很好,对外面的君臣,朋友,自然就有能力处理的很好。
夫妇这一伦,男女结婚,成为夫妇,丈夫尽到丈夫的本分,妻子尽到妻子的本分,各人尽到各人的本分,这就是夫妇正常的人伦了。中国传统的夫妇之道,古时候的夫妇都懂得。任何人都知道,怎么样互相对待对方,尽到自己的本分,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,也等于说任何人都能做得到。那这个夫妇之道讲究什么呢?一是要讲平等。夫妇叫夫妻,夫是丈夫。妻,古人当齐也。妻子跟丈夫是平等的。二是要讲情份。夫妻间讲究和谐,古人拿两种乐器来做比喻,一个琴,一个瑟,琴弹起来声音很悠扬的,阳刚,往外,主外,代表丈夫。那个瑟的声音呢?比较和缓、保守一点。比较内敛,主内,代表妻子。这两种乐器弹奏出来的声音,虽然不同,但是很和谐,琴瑟调和。表示夫妻之间的情感,就像琴瑟那样的和谐。三是要讲礼。古人讲夫妻相敬如宾,互相尊敬对方,这是相敬。这是最简单的夫妇之道,一般夫妇能做到这样,就可以说非常幸福美满了。
从天伦结构上看,家庭三伦以夫妇为主,家庭是否和谐主要看夫妇是否能够和谐相处。夫妇要是能琴瑟和鸣,相敬如宾,这个家所有问题,都不是问题。想到这里,我们就想到现在家庭问题那么多,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,不论是婆媳之间,兄弟姐妹之间,不能和谐相处了,多原因夫妇之间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关系,引起的,不能正确对待的根本原因,夫妇之间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啊!有人说我们夫妇很好啊,要是没有公婆小姑就好了,都是他们不好,于是千方百计算计,赶走公婆小姑,你这样想的时候,就存在问题了,事实上,不能没有,你首先就不能正确的面对这个现实,没想一家人怎么好好相处,处处想你自己的利益得失,那这个家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,婆媳姑嫂不合,不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。所以每每遇到家庭苦恼,不妨多想想在不影响整个家庭关系的前提下,夫妻间的意见是否能达成共识。达成共识要以大爱为原则,而不是排挤,以一颗爱心,一颗公心,对待家里每个成员,这样能和谐的夫妻,那才是真正的和谐。心里现实中只有自己的小家,没有别人了,这种和谐,和谐程度不够,这种爱的比较狭隘。
夫妇同心,其利断金。如果夫妇之间不存私心,一心维护好整个家庭的话,那婆媳问题,兄弟姐妹之间的问题,养老问题,财产分割问题,就都不是问题,现在家庭问题多多,为什么?夫妻不能同心,为家庭乃至整个家族利益考虑,只有自己的小家,自私心太重啊!夫妻成家了不想怎么让家变的更好,而是想怎么把家里的钱,财产变成自己的,又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义务,养老都不能,更不用谈兄弟姐妹了,这样能没有家庭问题吗?有人说不怨我,老的不行,对我们不好,偏心,代沟等等,一般父母对儿女的心都是一样的疼爱,如果自己要的太多,那就会让父母反感。如果自己不能做好自己,让老人失望,老人心里有怨气,怎么能对你好吗?凡是多自省。懂得换位思考。自己成家了,对一些事情也要有所担当,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。老人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,都希望儿女好,更希望每天看到自己的儿女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,不管怎样,立足家庭,建设美好家园,和谐美好家庭,都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。现在家庭的主要矛盾,就是家庭成员不愿意尽到自己的本分,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利益,金钱,自私自利,这是家庭不能和谐,矛盾不断的主要原因。存在家庭问题的朋友,不妨静下心来,跟自己,夫妇之间,好好进行一次心灵对话,自己找找问题症结在哪里!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!家庭出现任何问题,夫妇首先应该自查,自己出现什么问题,家庭成员出现的问题和我们自己有什么连带关系。要做言传身教的表帅。遇事公婆老夫妻,小夫妻,应该一起商讨,以家庭整体利益为重。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规!愿天下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!
另外,治家一定要严,有家教,家规,又不失亲情。现在,年轻一代和老一代处不来,常说有代沟,仿佛代沟成了家庭不和谐的代名词。所谓代沟,无非是生活习惯,思想行为方面的差异,自私心严重,不能相容。毕竟两代人吗?完全协调一致,不太可能。但是有些问题,完全是没有家教家规,造成的。比如现在年轻的生活习惯,晚上不睡,早上不起,父母做熟了饭,吃也不是,不吃也不是,总跟着孩子耗着吧,时间长自己身体不适,自己吃吧,给孩子放着吧,人家睡醒了,出去吃了。晚饭吃到七八点,八九点,这样的作息时间,不利于身心健康,完全可以改过来。父母溺爱孩子,千方百计顺着他,不顺着了吧,就成了代沟了。还有现在家长顺着孩子口味,孩子愿意吃啥就买啥,做啥,孩子大了就挑食,身体营养不良,不是不吃这个,就是不吃那个,做饭都犯难。自己觉得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了,孩子长的最差。这些日常的溺爱行为,给孩子将来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障碍,也为代沟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。家长带孩子,总喜欢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,代办了,导致孩子大了,生活不能自理。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问题,往往就成了家庭问题的导火索。家里人多,负担自然增加,好多夫妇不愿意承担,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,脱离大家,代沟也就成了很好的托辞。试想,如果大家都想在一起,那么,一些个体差异,是完全可以磨合,克服的。完全能够求同存异的。就是不想在一起,鸡蛋里面也能挑出骨头来。
及其至也,学到最高的境界了。察乎天地,用比喻的话,就像《诗经》里所讲的,‘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’,在天水之间,上下求索。思想跨度大,行为也要跟上。其实我们国家现在就是这样的,能上天,能入地,能下海。我们全中国人民正在塑造着中国这个巨人,圣人。而成就这一切的总设计师的境界,就是至高的圣人境界。天渊没有止尽,天地也是没有止尽的,我们学中庸之道,往上察是没有止尽的;往下察也是没有止尽的;平行宽阔的大地也是没有止尽的。我们的探索追求没有止尽。
像鸢像鱼一样,上下察,察乎天地。目的是啥,像天地学习,效法天地,丰满自己。用天地代表大自然一切的环境,代表宇宙。夫妇是代表我们人生,人要效法天地之德,最伟大的夫妇,要具备天地一样宽阔的胸怀。如果夫妇心胸开阔,那家庭问题,还有吗?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。我们人饱受天地恩泽,要懂得学习,懂得回馈啊!所以,从夫妇这一伦开始,在家行孝悌之道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。延续到外面,社会上,处处做大爱的典范,人人都懂得大爱,都努力做到大爱,我们的国家,整个社会,就会处处充满阳光,雨露,没有尔虞我诈,没有腐败,没有自私自利,人们都生活在和谐幸福之中,多美好。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,一点一滴创造的。现在想想,规范自己,提升自己,何尝不是一种幸福!
我们学习中庸之道的过程,就是不断的敞开心胸,兼容万物,成就大爱的过程。我们学会夫妻恩爱,爱家人,爱朋友,爱社会上的一切人,一切物,花草树木,看得见看不见的生物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面对世界,即使收到的回馈是冰冷,是伤害,也不要改变初衷,相信你的温度会传递。我们对待任何人,从家庭里面到社会上一切的人,不管是本地方的人,是本国人,是外国人,甚至是地球以外还有外星人,只要他是有情感的,有思想的,这样的一个,你说人也好、说动物也好。我们都拿五伦之道,来对待他们。这就是学中庸之道应该具备的胸怀。学中庸之道就是要,把自己学成为圣人。学中庸之道,我们的心胸一定要开放,决不能小心眼。从夫妇,从家庭里父子、兄弟,到社会上对待一切的人。我们都有胸怀容纳,爱护。不能局限的爱,狭隘的爱。那你学一生一世,学几生几世也学不好。你必得把心量放开。比如,本地方的人你要关心他,要对他好。本地方的人以外,你推展到这一个省,全国,然后再到全世界,如果有外星人来的话,我们还是这样对待他。你这样学的话,你的心就不会狭小了。
心不会狭小的话,你才能学好中庸之道,才能真正发现你的本性。如果说你的心始终不能放开,只着眼于你这个地方的人,甚至于再缩小,你只限于你自己所认识的人,你的朋友。再呢?就是只限于你家庭的人,家庭再限制于你夫妻二人,在夫妻两个,到最后只想到自己。这样一层一层缩小的话,归结到自己,一切都是自私自利,你怎么学中庸之道啊?学不到的。中庸之道最重要的,让我们了解一个道理,必得把我们的心量放开。我们要关心所有的人,就从夫妇这里开始,从夫妇、从家族到社会,一层一层地推广,推己及人,你这样学‘及其至也’,学到最高的境界。至也,怎么讲法呢?就说夫妇之道吧,夫妻琴瑟和鸣,相敬如宾,这是礼乐,礼乐这两个字,就在夫妇学得最彻底,就夫妇两个人,从礼乐互相来学,礼乐学到最高的境界,也就看到自己的本性。
学本性就是从礼乐上学,礼是讲一切规矩,讲规矩就是,叫我们的心不要乱,心要能够定下来。乐呢?是讲和谐,在和谐之中,让我们的心能够定,这样又和谐,心里又安定的话,我们原来心里染上,那种坏的习气,就能够去掉了,去掉一分坏习气,就见到一分自己的本性,去掉三五分的习气,就见到三五分的本性。所以从夫妇这样学的话,你也可以见到本性,不过见到一部分而已。及其至也,从夫妇到父子、兄弟,再推广到外面的一切人。这样整体全部的,及其至也,那就可以把我们的本性,完全开发出来,完全开发出来这个本性,就是察乎天地,全宇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