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射有似乎君子,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
射古时候指射箭,射箭有各种射箭的礼。有大射、有宾射。大射就是,天子跟诸侯,各国君主去朝见天子的时候,君主们在一起,举行的射箭礼,叫大射。或者是诸侯跟诸侯,举行的射击礼,也叫大射。宾射,诸侯去拜见天子的时候,天子拿诸侯当做宾客来招待,举行的射箭,这是宾射。射有好多种,现在就只讲这两种。
君子,我们学君子之道,学《中庸》的君子。射有似乎君子,射箭应该像修君子之道一样,修道讲内修,遇事处处要反求诸己,射箭也应该像这样,射箭没射中,要反求诸己,就要从自身找原因。不怨天,不尤人,居易俟命。努力修正自己,提高箭技,保持理性,争取下次胜利。射箭是一门技艺,孔子说它像修道,告诉人们道不可须臾离,要道艺双修,任何一门技艺,都不能离开道,离开道,就会失去德行,失去她原本应该存在的价值。原本的价值是什么,利他,造福大众,一旦失去德行,就变得唯利是图,不能利他,造福社会,技艺就变成功利性赚钱赚名利的工具。丑态百出,失去了天然之美。看看现在离开德行的娱乐圈,看看没有德行的各行各业。现在科技发展可以说是空前鼎盛时期,人们只追求名利,高超的技艺多带着功利性,忽视了修身修德,结果就是现在的道德严重缺失。这里孔子拿射箭做个比喻,教人们把修道融入生活中每一个角落,时刻修行。射箭中,学任何一门技艺,都能学君子之道,都能融入修道修德。技艺有了道德的融入,才有其灵魂之所在。我们常说的民族信仰,灵魂,企业精神,都是德行融入的提炼,没有德行就谈不上灵魂,信仰,因为没有德行,就没有良心,没有良知良能,丢掉这些修养,何谈灵魂,信仰。君子时刻不忘修行,把道德修养融入自己的技艺之中,技艺才有其社会价值,才能永久的传承下去。
失诸正鹄,正、鹄,均指箭靶子,画在布上面的方块叫正,画在皮上面的圆圈叫鹄。古时候用皮或者布,在上面画个圆圈或者方块,作为箭靶子,称它为候。大射的时候,用皮画的圆圆的标的,叫做鹄。宾射的时候,用布画的四四方方的方形方块的标的,叫做正。失就是没有射中,你的箭头,没有射中正鹄。诸本来是两个字,是‘之于’两个字的合音字。取之声母,于韵母,合起来拼就是诸。之作代词用,代表正鹄。于就是在,到。失诸正鹄,就是没有射中正鹄。
失诸正鹄,射箭没射中,你以什么态度面对,要‘反求诸其身’,从自身找原因,看看自己到底输在哪,是技艺不够,还是心态不好,还是什么其他原因。你不要怪别人,不要责备别人。你要反求于自己,反求于自己就是要改进自己,找到自己人性上,技艺上的弱点,想办法克服掉。在技艺上多下功夫,反复练习,一旦练习好了,就一定能射中了。只有这样求得的技艺,才能做到最精湛,才能有自己灵魂,才更有社会价值。如果不是这样,带着狭隘偏见的心态去求得技艺,那你的技艺就会有所偏颇,给社会人们带来负面影响,自己一生也不会快乐。
我们修中庸之道,修道,在哪里修啊?实际上,就是目标明确的管理自己。时刻修德修道,并且把修道融入到自己要学的技艺之中。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富于灵魂的技艺之路。想想每个人都修德修道,到一个集团就凝集成企业灵魂,到社会国家民族,就凝聚成民族信仰。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,我们的先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信仰的光明之路,他就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,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修道修德,相信我们很快会重拾中华民族之信仰。
现在社会欺诈的那么多,自私自利的那么多,都是不修德,不懂得修道,心胸狭隘,心存侥幸。只要我们努力修道,开阔自己的心胸,学会利他,不心存侥幸,我们这个社会大爱自然就多了,欺骗就少了。行骗的人想巧取,受骗的人心存侥幸,愿意相信,甚至欺骗自己。行骗的人能修道,能自省,不自私自利,学会利他,也会悬崖勒马,改邪归正。受骗的人修身修德,不贪图小利,不心存侥幸,自然不会受骗,自己受了骗,自己是有责任的,不要一味的怨人家。一切归于自己修行不够。
古之学者为己,古代人求学修道,一切都是从自身来求的,从自身下功夫,努力管理好自己,不是去要求别人。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醒。学人家的好,不学人家坏。即使在射箭比赛中,也要拿出君子的风范。射箭射不中,你要检验自己,反省自己,努力练习练习,丰富自己,让自己技艺更加精湛,人格更加有魅力。受了骗了,你要反省自己,贪图小利了,心存侥幸了,甘愿冒险了,交友不慎了。遇到任何不利于自己的那些人、那些事,我们就像跟人家,举行射箭比赛是一样,要反求诸己,我们求自己,责备自己,求是当责备讲,不能够责备别人。也不能够怨恨任何人,这是一个君子基本的修养。我们学中庸之道就是这样,一切向内求,从一点一滴做起,在现实生活中,与人交往中,来锻炼,来修行。
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
辟同譬。经典里面用辟,现在普通就用譬,加一个言字边。君子之道,学君子,你怎么学法子呢?修君子之道,就像远行,像登高;同理你远行,登高的时候,要融入君子之道。就说行路,不管我们走多远,我们必须走出家门,从近处一点一点,往前走,最终到达目的地。这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登高也是一样,我们不管登多高的山,必须从山脚下,一点一点,往上走。我们现在都在谈梦想,再好的梦想,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从一点一滴做起,每天进步一点点,一天一天累加,最终实现梦想。人都渴望尊贵,也要知道尊贵始于卑下,不要想着一步登天。即使自己的富二代,官二代,也要从最卑下做起,一步一个脚印,往前走,踏实每一步,积累厚德,才能走得更稳妥,厚德载物,父母留下金山银山,那不是你的,你没德没能力,承载那么多,那不是福,反是祸。所以,想给子孙后代,留下无数财产的父母,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是,如果你留了一大堆物质财富,你可能真的错了,你可能害了孩子。家财再厚,不如德厚啊!所以,父母留更多的精神财富给儿女,那才是最大的财富。事实证明,三十到四十五岁的人,最容易犯经济错误,四十岁,心还是不够成熟啊!你说你让个小孩子,享尽无数家财,他能承载吗?当你把君子之道,真正融入到生活中的时候,你就不会那么看重钱,就学会利他,就不会那么自私自利了,自然就知道怎么教育好子孙后代了。
这些事实告诉我们,学中庸之道、学君子,就是从本身开始。从低处往高处,从近处往远处。学中庸之道,讲到最高的境界,就是把中庸讲的天命之谓性,这个本性完全开发出来,那就成为圣人了,这个圣人不能说一步登天,就成就了,你一步一步地走,从现实生活中,一点一滴小事,每一个情绪的把控,不管是自己独处,还是与人相处,让自己始终处于中和状态,不要存着侥幸的心理,居易以俟命,对待任何人任何事,始终保持平和心态,平静的心理,不要陷害任何人。把中庸之道,君子之道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,工作中,言行举止之中。时时修持,相信你会终生受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