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王缵,大王,王季,文王之绪。壹戎衣,而有天下,身不失天下之显名。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,宗庙飨之,子孙保之。
武王缵,按照郑康成注解,缵,继也。绪,当业字讲,事业。指大王,王季,文王他们所做的事业。周武王,缵(继承)大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(基业)。大王就是古公亶父,从古公亶父,就定立很多的法度。王季,文王,继承这些事业,武王继承他祖上,好几代人的事业,功德,得了周家天下。周家制礼作乐,为天下人制定法律制度,父作之,子述之。周家为天下人做了那么多的功德。到武王这儿,终于得以大成。自此,周家由一个西面的一个小诸侯国,在武王这儿,成就周家天下。
壹戎衣,按照郑康成的解释,壹戎衣的衣字,读如殷,殷纣王的殷。这个殷跟衣有什么关系呢?他说,齐国人把衣念做殷,齐国就是现在河北这一带,山东北边,山东省的北边是齐国,现在山东在那个时候是鲁国,郑康成的家乡,他知道,齐国人念殷字,读音就读成衣字,殷、衣,就念成衣字了,所以这个壹戎衣,就是壹戎殷,他是这样解释。戎是什么呢?戎是当兵字讲,兵器,是武器。壹戎衣,按照郑康成的解释,到了武王这个时候,他一用了兵,一旦出了兵,就能够,打败了殷纣王,把殷家的天下灭掉,建立周家的天下,他是这样解释。另外的一种解释,是根据《尚书》,《武成篇》里面,有一句话叫做,‘一戎衣,天下大定’,就是说武王,一戎衣就推翻殷纣王的政权,建立周家的天下,就定了天下了。在这里,一戎衣,衣就是当衣服讲,戎衣就是着上军装,古时候的军装戴的盔甲,也是属于军中,防卫武器这一类的,作战用的,叫做戎衣。《武成篇》那一句话讲,一戎衣,一旦穿上了戎装的时候,就是能够定天下了。天下大定,武王伐纣成功,天下平定了。在这里,把戎衣的衣不是当殷朝的殷讲,是当衣服讲,穿的军中作战的服装来讲的。虽有这两种讲法,意思还是一样,就是到了周武王,他一用兵,就把殷朝打败了,有了周家天下。这是说明武王,继承了的大王、王季、文王这个事业,几代人德才的积累,才能做到一呼百应,一用兵,就有了周家的天下。
武王定了天下之后,他‘身不失天下之显名’,所谓天下之显名,就是说,武王伐纣,虽然是用兵得的天下,但是,他是吊民伐罪,师出有名,不失圣人道德之名。他跟成汤王革命是一样的,都用了武力,汤王是革民之战,武王是吊民伐罪的,以吊民伐罪的名义动用武力,建立的天下,不损他圣人道德的名声,保持他吊民伐罪,这个好的显名,所以,武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。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,有了天下之后,就做了天子了,所谓天子是受了天命,来治理天下的,治理天下是天子之尊,受到天下人的尊重。富有四海之内,就是周家的天下,他所治理的那些天下人,包括他的土地,一切的人民,可以说都为他所有,所以叫富有四海之内。
宗庙飨之,宗庙就是他的祖宗,古时候无论诸侯、天子,一旦有了国家,有了天下,就要建立宗庙,供奉祖宗,历代的祖宗都供奉在宗庙里面,定期的来祭祀。定期祭祀祖宗,这祖宗就来享受他的子孙的祭祀。子孙保之,子孙,不但他本身,子子孙孙,都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祭祀。这为什么呢?中国的文化,从天子到诸侯,以至于到一般人,都要讲究‘报答根本’。我们一个人具备人形,这个人身是怎么来的啊,从父母来的,没有父母哪有我们这个人啊!父母还有父母,就一直推推到始祖。凡是从我们的父母开始往上推,都是有恩于我们本人,既是有恩的话,我们就不要忘记。祭祀祖宗,就是要报答祖宗的恩德。天子也好,诸侯也好,除了宗庙祭祖宗以外,还要建立社稷,社稷是土地的,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国的国家,祭祀土地的神明。社是社稷,祭祀社稷是报答,凡是我们生活的来源,古代那些教我们,怎么样取得生活的资源,这些人都是有恩于我们的,社稷之神,就是管理这些事情的神明,所以要建立社稷,要祭祀社稷之神。这里是讲宗庙,宗庙飨之,子孙保之。任何一个家族,宗庙,都离不开国家社会群体,所以,不忘祖宗之恩,不忘社稷之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