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武王、周公,其达孝矣乎。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春秋修其祖庙,陈其宗器,设其裳衣,荐其时食。
子曰,就是孔子说了。武王、周公其达孝矣乎。达,是通达。可以说武王、周公对于孝是通达了。《十三经》里面,有一部经叫做《孝经》,完全讲孝道的,那里的孝道讲得非常完善。《孝经》里面很完善的孝道完全学到了,做到了,那就是孝通达了。周家的周武王,武王的弟弟是周公旦,周公是圣人,是孔子最敬佩的一位圣人。所以孔子说:武王、周公其达孝矣乎。其,就是指的他们,他们对于这个孝是通达了。怎么说是通达呢?看下面孔子就解释了。
夫孝者,孝是怎么讲呢?孝啊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善继人之志,比如说,父亲的意志,父亲的心愿,没有完成,儿子来继续,他父亲的心志,把这个志愿完成了,这叫善继人之志。这叫子承父志。善述人之事,述,是表现出来,彰显出来。事,是事业。父亲所做的那些事业,由儿子把它很好的很完善的,表现出来,彰显出来,同时,自己也做出有很明显的绩效,表现出来,这叫善述人之事。事是事迹。这两句开头都是用了善字,善是什么呢?就是从好的一方来讲。比如说周家王季、文王,都是有道德的这些志事。事就是事业,已经做的事业。志是指志向,志愿,可能正在做,也可能没有做。总之,这些志事都是善的、好的事情。做儿子的要善于继承父亲那些好的,善的志事。假设一个父亲,他做的事情是不善的,不好的,比如偷盗,父亲做了盗贼,偷盗人家的东西,这个做儿子的就不要继承了。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,都是就好的一方面,道德这一方面来讲的。武王、周公,就是把他的祖上,祖父、父亲,一代一代的这些善事,他能够继、能够述,能够完善完成。这叫善述,善继。
春秋修其祖庙,陈其宗器,春秋的祭祀,春是春祭,春天的祭祀,秋是秋天的祭祀,春秋两祭。修其祖庙,这个,就是,把宗庙里面祭祀一切,所需用的那些,包括祭器种种的,这些事情,都要很完备地,按照礼仪把它办理得很完善。陈其宗器,宗器是祭祀祖宗的那些祭器,把它陈列出来。还有呢?设其裳衣,荐其时食,裳衣是先祖所遗留下来的衣服,祖宗在世所穿的衣服,祖宗不在世了,那个衣服保留下来。到了祭祀的时候,祖宗穿过遗留下来的衣服,还要把它拿出来。设其裳衣是什么呢?古时候祭祀的时候,由一个人来扮演祖宗,这叫尸,把祖宗穿的衣服,让扮演祖宗的那个人,穿上接受祭祀。荐其时食,荐是呈献的意思,奉献的意思,奉献时食,时食是四时所祭的,那些所用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