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政在人,取人以身,修身以道,修道以仁。

故为政在人,取人以身,修身以道,修道以仁。

故,就是所以。为政就是办政治。所以,办政治在人。照应前面的,人存政举,人亡政息。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,来办政治,这个政治才能办得好。所以说:为政在人。郑康成讲,在于得贤人也。圣人不必说,圣人办政治,像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,那没有问题一定能办得好。现在圣人找不到,孔子是圣人,有圣人之德,没有政治地位啊!所以有天子之位,找不到有圣人道德的之人,你找一个贤人也好,所以说在于得贤人也。

这个一方面,讲国君自己,最低限度要是个贤人。另一方面,国君用人呢?也要用贤人。所以,为政在人,取人以身,取人就是用人。你任用人来帮助你办政治。譬如说你是国君,治国的话你总得用大小臣小来帮你,这就是取人。取人以身是什么呢?你取人当然是要取贤能的人。凡是贤能的人,他不是求官来做的,他不问你给他什么样高的位置,给他多少俸禄,他只看用人的这个国君,是不是贤能的人,你是贤能的人,他就肯来帮助你,你不是贤能的人,你请他来,给他再高的位置,再多的俸禄,他也不干。他出来做事情,是为利益他人,不是为利益自己的。所以,你要想任用贤人,你自己本身必须是个贤人,最好是圣人。这是取人以身。怎么才能成为贤人呢?修身啊!取人以身,你自己要修身,修养自己。

你怎么修身呢?修身以道,道是什么呢?道就《中庸》讲就是中庸之道。中庸讲: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。率性就是要顺应自己的本性,就是天性。天性就是孟子所讲的,良知良能。顺应本性就是储存良知良能,让自己处于理性状态。你做一切的事情,跟一切人来往,你对待一切人,都要回归理性,不要感情用事。修身以道,你必得明了自己本有的这个道。那就是本性。我们可以感情丰富,不可以感情用事。人总是处于感情与理性之中,遇事有感,要懂得节制,处理问题回归理性。人在感情世界里,说出的话,做出的事情,往往带着偏私,只有回归理性的决择,才是最公正无私的,最合情合理的。做任何事情,处理任何问题,都要让心回归理性,真理就在自己的本性上面,一切就出于自己的理性,这才是修身。

再说修道,明了这个道,一切都要从自己的本性来办事,由自己本性起作用,言语行为都从这上面起来。但是怎么样起来呢?这个很难。孔门的大弟子,子贡曾经说,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,孔夫子讲性,就是天命之谓性,的这个性。与天道,性固然不容易明了,天道也不容易明了的,孔夫子的大弟子子贡都感觉,这个难。在这里讲,修身以道要明了这个道,而且从道上起作用,这一般人来修就是很难了,很难。在这里讲,就下面这一句,修道以仁,你要修道,率性之谓道,率性,一切顺乎本性。这一般人不知道怎么个率性法子,难啊!孔夫子就讲,修道,你不那么容易明了,以仁,你从‘仁’上面下功夫。

修道以仁,仁是什么呢?仁者人也,仁就是做人应有之道。应该有的做人之道。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,仁是什么呢?仁,从、二、人,仁这个字怎么造成的呢?左边是一个人字,那个人字写的是人站起来了,那个叫做站人边,在右边是个二字,《说文》叫,仁,从、二、人,意思就是说我们率性那么难懂。你就从仁上面讲,仁就是二人,就是我们跟人有来往的,你待人之道,待人之道,要怎么个待人之道,二人很亲近。这个要厚道,你要跟这个人,你要很亲密的,很厚爱的来跟人家相处。郑康成的注解,仁者人也!

仁者人也!郑康成的解释,人也,这个人字,读如相人偶之人。相人偶,偶,就是二个人,相处很密切,彼此互相关心对方,互相致意,相亲相敬,这叫相人偶。意思就是说,我们对待任何人,就如同对待亲偶是一样的。亲偶,是人与人之间接触得最密切的,彼此很亲密。就拿这个关怀人家,爱护人家,彼此一点距离都没有,这样亲切的意思,就是仁。一个人对待任何人,都是这么亲切,给人家亲切感,让人家感受你,这样很亲切的对待他,你就是厚道待人,这种厚道待人,开始学的时候,就是个恕字,恕就是恕道的恕。恕道就是拿人家的事情,当做自己的事情,人家的感受当作自己的感受,这就是恕道。照这样去用功夫,照这样去实行,实行习惯了,时间久了,他就非常自然的,不这么做自己心里就不安了,那就到了,安而行之,必得这样亲切地待人,拿这样的恕道待人,他的心理才安然,这个时候就是仁了,就是仁者了。

修道以仁,就是这样的修法。前面讲的,修身以道,这个道是抽象的,讲到这个仁就具体了。怎么具体啊?你跟人家有来往,你在家庭里面,家庭的夫妻关系,父子关系,兄弟的关系,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。到社会上朋友的关系,长官与部属的关系,这都是很具体的人与事。在具体的人与事上面,你能够这样厚道待人,你就了解,喔,这就是仁,修道,不容易了解,你就学着这样待人,这就是修道以仁。


分享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