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者宜也,尊贤为大。
孔子最主要是讲仁,讲仁之中就包含义,到了后来孟子的时候,他对于义发挥得更多。和前面连起来看,修道以仁,仁者人也,亲亲为大。再从仁之中分出这个义来。义者宜也,尊贤为大。义怎么个讲法呢?义当宜字讲。宜就是适宜不适宜,古时候讲宜,我们现在一般口语讲叫适当。你待人做事,做得适当不适当,适当就是适宜了。我们常说说话做事情要讲究一个度,尺度把握好了,也就适宜了。那怎么把握呢?首先在理性状态下,从内心角度讲,所说的话,所做的事情,内心感觉不失中和,大家都很和乐,这就宜了。对于办一桩事情而言,怎么看是适当不适当呢?还是要拿公与私来辨别,为了公,公认的这椿事情做得很适当,不存私心,这就是宜。在社会人群之中,公众认为不适当,认为你这桩事情,对于大众没有好处,或者是有所偏私,这个大概就是不宜了,就是不义。义就是一般人讲正义。什么叫正义啊!不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,一心为公为民,主持公道,这就是义。人民常说,哥们讲义气,人与人之间相处,共事,你敬我一尺,我敬你一丈,大家互相讲礼让,这叫讲义气。
易经乾卦卦辞‘元亨利贞’。讲到利的时候,就讲利者,义之和。美利利天下。这句话就指明了取利的原则,一是取利要适宜,要兼顾义。另一个最美丽的利益就是利天下苍生。生意场都讲利益,就这么一块蛋糕,大家一起分享,都想多得利益,都拼命的争,争的结果可能就失了和气,就不适宜了,如果大家能够利与义兼顾,义字当头,大家都能够相互让一步,那大家所得的利,都相对比较适宜,大家都很和乐。这叫利与义和。现实生活中,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很多,能够公平公正,没有偏私,很合适宜,大家心里就不会有情绪,都能很和乐,很和谐,和睦。人间正道是苍桑,一直强调我们要储备良知良能,因为只有良知良能下的所得的劳动成果,才能利益天下苍生,这叫美利利天下。自己得的利益,也心安,问心无愧,心安理得,整个人才能达到和的状态啊!现在互害的那些人,赚的灭良心钱,他心里知道啊,心不能安啊!睡觉都睡不安稳啊!利与义不和,心不能安啊!现实生活中,人们的思想觉悟远远没有达到那么自觉,能够达到利与义和的状态,那要讲义,怎么办呢?那就是尊贤为大。
尊贤为大。一件事情,要办得最好,不要办坏,这就义了。事情办的好坏,取决于谁呀,办事情的人啊!要谁来办事呢,要贤人来办事情,有品德,有办事的才能,这样的人来办事,这事办的就能够适宜了。你要求得这样的人,你到哪里求啊!尊贤,要尊敬贤人,以‘尊贤为大’,就办政治来讲,你要尊贤,贤人才能来呀!前面讲个人修持,学仁,以‘亲亲为大’。这里讲办事情就要讲贤能,能够利益大众,就要有既有品德又有能力的人,那就要请贤人,要得贤人就要尊贤。有了贤人这事才能才能办好,大家都认为对他们都有好处,才是符合正义的事情,这只有贤人才办得出来,所以要办好事情,必得要尊贤。反过来讲,不能尊贤,你重用那些小人,那坏了,你自己虽然好,你用的人不好,那什么事也办不成功,这也是用人之道,要尊贤为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