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学近乎知

孔子家语里面,记载孔子对鲁哀公的一段谈话。孔子对鲁哀公讲治国之道,说你要治理好国家,就要行五达道、三达德。行五达道最有效的工具是三达德,行三达德,要靠天道,诚心,来实行。孔子又讲了,知与行,人的天生的秉赋不同,有的是生而知之,有的学习才知道,在行的这一方面也是这样,有的安而行之,有的是利而行之,还有的是勉强而行之,不管是哪一等的,到了成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。

鲁哀公听了孔子一席话,就感叹道,孔子,您老人家讲的这个道理很好,但是像我鲁哀公,我怎么样才能够办得到呢?别说是生而知之,安而行之了,就是学而知之,或是利而行之的话,我也不知怎么办好啊!孔子听了,就说了下面这段话,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从知、仁、勇这三方面回答了,鲁哀公的问题。

好学近乎知,这个知读智,智慧的智,在经典里面,凡是讲智慧的智字,它都是用这个知字,这两个字是同一个字。不论我们人是聪明的也好,不聪明的也好,你要对于一桩事情,懂得它其中的道理的话,怎么才能办到呢?‘生而知之’不必说了,他天生就聪明,他天生聪明,也是过去世学过来的。不是天生的,就是你过去世没学,今生就要加倍学,就是要‘学而知之’的,以至于‘困而知之’的,都是要学,而且要好学。所谓好学是什么呢?包括两方面,一方面学习知识技能,另一方面要修道。也就是德艺双修。不断的修身修德,修正自己,做事才能更加有定力,有方向,做学问才能更踏实,富有坚定的毅力,耐力,不为情欲所动,意志坚定,方向明确。天下学问很多,总有你感兴趣的学问,博览群书,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,就努力学习探求,坚持不懈。坚强的意志力,明确的方向,再加上丰富的知识填充,相信拼搏些时日,在求学这一方面,不能说马上得到智慧,坚强的意志力,明确的方向,再加上丰富的知识能量的填充,这样好学,日积月累,相信距离智慧就不远了。好学近乎知。

近乎知是什么呢?知是智,智慧,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。既然我们本有的智慧,为什么还要学呢?所谓学,就是开发自己的本性。因为智慧是从本性里面发出来的,是本性里起作用,产生的。本性起作用的前提条件,就是我们必须处于理性状态。我们人天生比较感性,情绪太多,养成的坏习气也多,这些情绪就把我们的本性,遮盖住了,感性状态下,我们的本性发不出作用。我们要智慧显现,就要把埋没的本性发掘出来。怎么开发本性呢?开发自己的本性,首先要学会懂得观察自己,观察自己的情绪,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,这就是要学中庸里面的中和之道,‘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发,谓之中。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’。修养一团中和之气。博览群书,学习各种知识技能,启发自己的潜知潜能,也就是启发自己本性里本有的智慧能力。勤于思考,论语里面讲‘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’,学习中思考,思考中学习,慢慢的自己才会有更多发现,收获多多。专于钻研某一领域,研究探索写作总结,日久必有所成就。学会一个人成长,我们经常说,习惯了孤独寂寞。人的好多创造性思维,思想的升华,往往是在最孤独寂寞的时候产生的,学会自己面对孤独寂寞,你才能真正成长成熟。学会删除,做减法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现实生活是繁杂琐碎的,每天的琐琐碎碎,构成的我们生活的全部。我们的思想境界不能琐碎,所以,我们就该学会忘记,学会删除。把一切的负能量,负面心情,负信息,快速处理,确定无用,快速删除。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能不被琐碎所累。才能集中精力,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。与人为善,上善若水。处处与人为善,心生欢喜,心里一片中和之气。家庭和睦,讲孝悌之道,自己孝顺父母做的好,自然不用担心,将来自己的小孩不孝顺自己,自己每天心情无忧。总之,好学,学会管理自己,也就近乎理性了,近乎理性,也就近乎知了。

好学,求学有求学的方法,我们把求学问的方法,求到了,我们就能够,开发自己本性中的智慧了。这个求学的方法,不好学不知道啊!怎么样好学呢?现在一般讲学习方法,是怎么把文化知识学通学懂,怎么能考高分。这里讲的学习方法,是要懂得学以致用,要懂得怎么运用自己所学,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。要怎么转化呢?切入点在哪里?没有人给你答案。只有自己探索追求。怎么探求?学习知识的同时,就要修身修德。通过修身,让自己处于理性状态,启发本性里面的智慧,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追求,才能找到答案!如果你学知识学的很好,就沾沾自喜,骄傲自满,完全不修道,你始终处于感性状态,你就没办法开发本性,你学了那么多知识,可能不知道怎么用他,反而妨碍你开发自己的本性,最后很可能会高分低能。好多人都在抱怨,我学了那么高的学历,用不上,抱怨教育问题,都说大学毕业,一切从零开始,好多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,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,还是我们学的有问题,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。所以,传统教育思想里面,一直强调根本教育,德艺双修。

老子曾经讲: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为学就是求学,就是我们一般了解的上学校读书,这就是为学。这个学问,无论是学科学也好,学语言文字也好,都是一天一天的增长,叫为学日益。为道日损,为道就是修道,修道修的是什么啊?是修掉自己身上的恶习气,控制自己的情绪,回归理性。我们求学,学问一天一天的增长了,考试总是名列前茅,自己觉得有学问了,骄傲傲慢心就起来了,觉得人家都不如自己,傲慢心一起,情绪遮盖了理性,就障碍了我们开发本性里面的智慧了。这个我们自己要知道啊!知道自己一起傲慢心,马上就要把它减损下去,回归理性,继续学习探索新的未知的知识领域。学问越丰富,要越谦虚谨慎。学问一天一天增长,自己的坏习气,傲慢心,贪求心,损人利己心,要一天一天减损。这叫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

孔子在《周易》里面也曾经说,惩忿窒欲。惩就是惩罚的惩,忿就是忿怒的忿,窒就是窒塞的窒,窒就是把它堵塞起来。窒欲,就要把这个欲望堵塞起来。人人都有忿恨的这种心理,忿恨的心理起来,不必人家来告诉我们,我们自己就知道,想办法把它惩罚,制止下去。时刻修正自己也是好学,就是要学这些方法。

惩忿窒欲,为道日损,好学就在这上面用功夫,从这些方面,天天往这上面追求的话,这个目标定住了。然后,再不断努力学习,丰富世间的学术,世间一切学问,包括科学的技能,天文地理,语言文字,等等,不断的扩大涉猎范围,我们学习世间的学问愈多,懂得技能艺术愈多,就越接近自己本有的智慧。因为自己懂得修道,懂得控制情绪,自己的知识技能赋予道德的灵魂,用为道日损,以及惩忿窒欲这些方法,引领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,开发自己本性中所有的智慧。实现人生最大的社会价值。

你一旦懂得,为道日损了,那所有世间的一切学问,都是能够提供为道日损的,种种的方法,那这样我们,开发自己的智慧很容易了,而且,自己的学术也有了明确的方向。想想看,我们现在那么多创造发明,如果,都赋予了道德的灵魂,人人都在严格自律,我们还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吗?这个社会才会存在互害吗?还有那么多虚假吗?自然就没有了。甚至那个时候,人们都会觉得这样做太可耻了,一想起来,就恶心。好学近乎知,能够这样好学,把握了好学的这个原则,把自己想要学的的学术,学到之后。用这些学术来,帮助我们,向自性中来开发本有的智慧,这样一转化,这些技能就有了自己的灵魂,变成真知,造福人类,这叫做好学近乎知,这个知才是真正的智慧。近乎知,那就不得了,我们能够近乎知了,我们在世间做任何事情,你都能凭着智慧来办理。这样学下来,自己的格局就改变了,格局怎么变化了,格局变大了。比如,一般人的知见,你问他为什么办这个事情,他总是说,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利益,这就跟智慧完全相反的。真正的智慧,办事不是为自己,私人的利益来办事,而是纯粹为天下人来办事情,这两者大不相同。用在政治方面,用这种智慧,制定出来的政策,他的着眼点,就是公平正大的,而没有自私心在内,这种政治,他一定能办成功。不管做什么事,都能做的很好,因为自己的格局在那。所以说好学近乎知。


分享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