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,曰:修身也,尊贤也,亲亲也,敬大臣也,体群臣也,子庶民也,来百工也,柔远人也,怀诸侯也。
孔子对鲁哀公讲治国之道,从智仁勇,讲到,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。你知道怎么修身,就知道怎么治人了,知道怎么治人,就知道怎么替人家办事了。一层一层地讲,知道怎么治人就知道怎么治国,知道怎么治国,就知道怎么治理天下。讲到这里,孔夫子恐怕自己讲的,对于鲁哀公来说,还是很概略。所以,下面更具体地讲,一共有九条。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,也就是九种常道,九种方法。
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,为,就是治理,治理天下,治理国家。经,当常字讲。也当径,路径,道路,或者方法,或者道理。九经,就是九种方法,九条道路,九大方法,或者九个道理。当道理讲的时候,这个经就当常字讲。所谓经,常就是说,这种治国,治理天下的道理,不管在什么时代,你真正地要,为着天下苍生好,真正地为他们的利益来设想的话,那就要按照这九种方法,来实行。这个九种方法,不论在哪一个时代,都是用得上的,按照这九种方法实行,国家就能治理的很好,你违背了这九经的话,天下国家就治不好。所以,孔子说,天下国家有九经。这里虽是孔子对鲁哀公说的。孔子那时候天下是周天子的天下。现在天下扩充为全世界,整个地球都叫天下。就是现在整个地球全世界,无论哪个国家,要想把国家治理好,国泰民安,谋求天下太平,也要按照这九经,努力去做。所以,这个经当常字讲,它是永恒的,不论什么时代,按照这个方法去做,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。
九经具体内容:
第一,修身也。做天子,一国之君也好,平民百姓也好,都要把修身作为自我修养,教化众生的一个根本。《大学》里面讲,修身的程序,‘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’。古代那些圣人,像尧舜,他们都把修身作为第一根本,自己修为,教化众生。孔子最敬佩的就是,尧舜的禅让政治,他能够做到禅让,修身是根本。
第二,尊贤也。尊重贤能的人。贤是指的品德好,有办事的能力的人,这叫贤人。你无论做诸侯,国家的君主也好,做天子也好,在现代来讲,你做一个,无论是大国小国,做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,总统也好,首相也好,都是国家的元首,你都要尊贤。怎么尊敬贤人呢?你就听取他所建议的,办政治的这些道理,你才是尊重他。这个贤人,不管他做你的臣子,或者不做你的臣子,你都要尊敬他。你不尊敬他,他就不会告诉你,治国平天下的这些道理,和他自己的见解。他知道你不尊敬他,他就是告诉你,你也不会采纳。必得尊敬他,表明你会采纳他的建议,他才会贡献他的意见。既是尊贤,就要疏远不贤,疏远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,甚至不用他。如果你身边用的都是小人,那贤人即使上了万言书,提出很宝贵的建议,身边的小人一曲解,也会影响你的判断,让你不会采纳它。所以,真正尊贤的话,接受贤人的意见,你就不要,用那些小人在身边。所以,尊贤要疏远小人。古时候讲,佞臣,专门说你喜欢的话,专门迎合你的意思。当然你是明君,你不会听他的,但是他的话讲多了,你不知不觉之中,也会接受他的意见。所以,最好的办法,不要用那些佞臣,这是尊贤的一个重要原则。
第三,亲亲也。亲亲,第一个亲,当动词讲。第二个亲,是指家里的父母亲,兄弟,夫妻,这都是亲属,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父母要亲亲。亲亲就要讲孝道。传统教育,讲孝悌之道,我们学儒,学圣人,也要讲孝悌之道,这里孔子教鲁哀公治国的方法,也要从亲亲,从孝道讲,我们普通人,更需要讲究孝道,你才能学好圣人。国家元首带头行孝悌之道,并教化天下人效行。
第四,敬大臣也。大臣,相当于现在国家的国君以下,各部门的首长。大臣担任国家的,重大的事情。大臣一般掌管国家重要领域,对本领域以及国家整体规划的决策,各种重大的决策方面,根据具体的情况,提出建设性建议,实施方法。供国君参考,定夺。你用的大臣,你要尊敬他。这个尊敬,不仅是你对大臣,有礼貌,待他很恭敬,这个敬字表示尊重他的职权。你既是任用他,替你做这一部门的工作,你就尊重他的专业技能,尊重他的专业职权。让他自主发挥他的智仁勇,不要处处来干扰他,要尊重他。敬大臣,就是尊重大臣的权限。在一些重大事物决策上,每个大臣跟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,所以,更要审慎用权,审慎建议,审慎决策。
第五,体群臣。群臣跟大臣不一样。大臣偏重政务,群臣偏重事物。群臣是中下级的臣子,就现代来讲,国家一般的公务员,中下级的公务员,这叫群臣。体群臣,体是体谅,体恤的意思。一般公务员工作在第一线,比较辛苦,你要体恤他们的辛苦付出,对他们的劳动成果加以鼓励,体谅他们的一时疏忽,体谅他们的不足之处,并给与帮助,勉励他们继续努力。学会换位思考,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。站在群臣的立场,替他们想想。假使你自己也是个公务员,你这样很辛苦,要不要你的上级,你国家的元首,来关心你,来体谅你啊!人无完人,多看人的优点。用人当用长,德行要作为必修课培养。换位思考,这一点,对我们每个人,都非常重要,群臣面对百姓工作,也要站在百姓立场,替他们想,你们是代表国家政府,甚至国家元首,走在一线,面对百姓的,要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,所以,你要时刻站在百姓立场,为人民服务,做好人民的公仆,这样你的辛勤劳动,才会得到大众的认可。现在好多公务员面对百姓,无理的,耍横的,吃拿卡要的,这些都败坏了国家政府,甚至国家元首的形象,你自己在人民心中没位置,国家政府的公信力也在下降。所以,群臣辛苦,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,尽职尽责,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,对得起自己的职位和薪俸,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重托,对得起自己,对得起自己的祖宗。
第六,子庶民也。子,当动词讲,父母称呼自己的子女,叫子。庶民,就是一般民众。不管大国小国,你作为一国之君,对待自己的民众,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,子弟一样,关怀他,照顾他,要爱民如子。站在百姓立场,为他们考虑,考虑他们的衣食住行,饥饱冷暖,考虑他们的前途未来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,教化他们懂得大爱,自爱,爱人,利民,利国,利天下苍生。
第七,来百工也。来,在这里读赖,引申为招徕的意思。百工,就等于现在的各种技术工艺人才,科学技术人才,各种技艺,工商业人才。等等。现在讲聘用,拿各种优厚的待遇,吸引各类人才,无论是本国的,还是其他国的,专业,技能人才。国家也好,企事业单位也好,要发展好,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高端人才,德才兼备的贤能之人,到任何时候,都要重视人才,尊重人才,善用人才。
第八,柔远人也。柔远人,柔是柔和的,怀柔政策。远人,根据郑康成的注解,远人就是蕃国。孔子那个时候,各国诸侯,由周天子所封,各诸侯国的君主,那叫诸侯,藩国。对天子来讲,就是偏远诸侯国的人民,和偏远非诸侯国的人民,驻守边疆的战士,边界的人民,比较偏远地区的人民,都可以称作远人。对偏远的人民,实行怀柔政策。这里是孔子对鲁哀公来讲,鲁哀公是诸侯之一。它的这个远人,就是,鲁国以外的,像齐国、晋国、楚国、泰国这些国家,还有很多小国家。你都要用柔和的方法,跟他们和平地来往。包括其它国家的君主,其它国家的一般民众,都能跟你和谐来往。这就是柔远人。
第九,怀诸侯也。怀诸侯,就是把诸侯放在自己的胸怀里。这是就天子讲。天子所封的各国的诸侯,各国的诸侯,和远人不一样。远人,是指偏远诸侯国,那个时候讲藩国诸侯叫四国,离天子很远的。这个怀诸侯,就包括偏远诸侯在内的,所有的诸侯国诸侯,这里专指诸侯来讲。怀远人,包括还有不是诸侯在内的,指那些国家的人来讲。这里专指怀诸侯,各国、每一个国家都有他的元首,都有君主,你怎么样地怀各国的诸侯呢?那个时候就周天子来讲,你要把各国的君主,放在心里面,你要关怀他们,对他们实施一些怀柔政策。就鲁国的鲁哀公来讲,你本身就是一个诸侯,你怎么怀诸侯呢?对于其它的各国的君主,你都要关心他的一切,拿自己至诚的心,诚心诚意的,跟各国诸侯交往,彼此联络感情。你做鲁君,你很诚心诚意地,来跟各国诸侯联谊,你就能够跟各国君主,和平相处。
现在来讲,也是一样的,国内的个别地区的特殊政策,和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,都是本着怀柔策略,用至诚心,和平友好的去相处交往。各国家元首互相访问,外交人员互相访问,互相学习,互相帮助,互通有无,思想上,行动上都达成共识,各国之间关系就融洽了,世界也就太平了。人与人相处,国家与国家之间相处,都要讲究诚心,互利共赢,你一味的不择手段的为自己打算,自己国家利益至上,你访问哪个国家也没有用,你没有诚心待人,人家怎么会诚心待你,这就没有怀柔之心。抱着怀柔之心外交,才能跟世界各国和平共处,共享世界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