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
君子,从尹,表示治事。从口,表示发布命令。合起来发号施令,治理国家。君子一语,广建于先秦典籍,《易经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多见君子一词,君子多指君王之子,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。孔颖达《诗经正义》曰:"此言君子、小人,在位与民庶相对。君子则引其道,小人则供其役。"《春秋左传·襄公九年》:"君子劳心,小人劳力,先王之制也"此处君子、小人,仍着眼于地位而非道德品质。到了孔子,君子一词,又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,历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。
君子是孔子理想化的人格。君子以行仁,行义为己任。君子要勇,但必须以仁义为前提。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,要做到中庸。
孔子曾言:"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",
君子有四不:
第一,君子不妄动,动必有道。
第二,君子不徒语,语必有理。
第三,君子不苟求,求必有义。
第四,君子不虚行,行必有正。
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小人反之。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,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君子不是天生而成,要成为君子,需要人格修养。真正的君子,只有内在的品德还不够,还需有外在的文采,技艺。孔子说: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孟子说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。
小人常戚戚,戚:在古代的意思形声。从戉,从尗,尗亦声。戉(yuè),斧子。戚戚:形容不断用斧子砍伐的声音。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从内心世界来讲,君子修身修心,心胸宽广,内求诸己,没有私心杂念,起心动念都是正知正念,心怀利他,内心一片安然,坦坦荡荡。小人不修身不修心,私心私欲太多,计较太多,内心一片嘈杂,每天像用斧头砍伐自己的心灵,外求诸人,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妄图巴结,或者砍伐别人,利益自己,内心不安,行为也是急功近利,他的身心都像被斧头砍的伤痕累累,他身边的人,也不能安。斤斤计较,患得患失。身心疲惫。
君子慎其独。小人闲居为不善,无所不至,见君子而后厌然,掩其不善而著其善。